农户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根据经济收入分类:
纯农业户:农业总收入占家庭生产性总收入的95%以上。
农业兼业户:农业总收入占家庭生产性总收入的50-95%。
非农兼业户:农业总收入占家庭生产性总收入的5-50%。
非农业户:农业总收入占家庭生产性总收入的5%以下。
2.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和农户家庭经济功能:
离农户:可能已经退出土地,不再依赖农业生产。
兼业农户:除了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其他经济活动。
纯农户: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无地户:没有自己的土地,可能依赖租地或其他方式获取土地资源。
3. 根据农户组织形式:
普通农户(狭义农户):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规模较小,通常没有雇佣工人,没有独立法人资格。
专业大户:围绕某一种农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大于传统农户。
家庭农场:通过农地流转、托管等方式获得农地经营权,具备职业农民特征的规模化农业生产单位。
4. 根据户口性质:
农业户口农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非农户口农户: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以上分类方式有助于理解农户在中国农村经济中的角色和多样性,以及他们如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相关文章:
陕西佳县马家沟村:药材加工忙 产业更兴旺04-10
保康县供电公司:“满格电”护航春耕备耕04-07
禄劝坚果绿色成长记04-03
应对食品供应紧张,日本新法生效04-01
龙里湾滩河镇:奏响农业现代化发展新乐章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