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生性颖悟,少负大志。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他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1827年(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而且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这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1852年(咸丰二年),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左宗棠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缒城而入,张亮基大喜过望,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建议大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

1864年(同治三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和同治陕甘回变,后者并且波及新疆,新疆各地豪强趁机而起,出现了割据纷争,各自为王的混乱局面。其中,围绕喀什噶尔展开争夺的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马木提艾和柯尔克孜族部落头目司迪克来相继致书中亚的浩罕汗国,由此引来该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他于1867年(同治六年)建立“洪福汗国”盘踞新疆。沙俄亦趁机于1871年(同治十年)7月侵占伊犁。

1873年(同治十二年)3月,左宗棠致信总理衙门,指出“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如果乌鲁木齐城克复,“我威维扬”,再大兴屯田以保证长期后勤供应,安抚新疆各部族耕牧如常,“即不遽索伊犁,而已稳然不可犯矣”。乌城形势既固,然后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若外交失败、不得已与俄军交战,清军亦未必不能够胜利。这样,左宗棠提出了先安定新疆回部再准备收回伊犁的方针。

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塞防,“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指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而且“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军机大臣文祥赞同左见,全力支持之。与此同时,左宗棠弹劾景廉、成禄等原受命收复新疆而逡巡不进者,成禄被革职,景廉被调任。于是1875年5月,清廷下诏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以将军金顺为帮办军务,择机出塞平叛新疆。

1885年(光绪十一年)9月5日(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岁。他在临终口授遗折时先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又说:“而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并提出诸多富强之策和对光绪帝的劝勉。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入祀京师的昭忠祠、贤良祠,并建专祠於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诸省。
相关文章:
帝康空气能售后服务号码24小时实时反馈-今-日-更-新04-20
畅微指纹锁服务号码24小时(今日更新)实时反馈-今-日-资-讯04-20
亚太指纹锁服务24小时热线-各区售后统一服务实时反馈全+境+到+达04-20
曼瑞德壁挂炉-全国各售后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04-20
夏普空调各24小时售后全国客服受理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更-新04-20
斯帝特太阳能售后全国服务号码多少实时反馈-今-日-更-新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