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9日至30日,第二届“中国具身智能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网记者 谢露莹 摄
中国网4月1日讯(记者 谢露莹)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专场论坛——第二届“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于3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以“具身前沿智领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产学研用各界力量,共同探讨具身智能技术的前沿突破成果与产业落地路径,为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具身智能已成为我国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以及全球科技竞合的“关键领域”。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突破4800亿元。随着大模型端的技术突破,预计2031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CAAI理事长戴琼海表示,推动具身智能领域健康发展,要从多学科交叉、新的研究范式、产业应用三方面发力。他强调,具身智能涉及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认知科学、机器人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要鼓励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攻克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记者了解到,本届大会发布了包含多模态具身感知、具身自主学习、具身大模型、具身世界模型构建等“具身智能十五大重点方向”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白皮书》,为具身智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会现场,行业头部企业展示了最新的具身智能技术成果,包括具备环境感知与情感交互能力的脑机接口算法技术、高精度水上水下运动捕捉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学平台、可交流对话且动作灵活的人形机器人、可自主重构形态的模块化四足机器人、搭载工业级AI大模型的柔性协作机械臂等,展现了具身智能的无限可能。
随着具身智能的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引领,其发展路径——从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到推动产业协同创新,最终达成商业闭环——仍需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的背景下,具身智能正逐步从单点突破走向产业协同,进而开启生态化发展的新篇章。

全球具身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分享行业最前沿的智慧和经验。中国网记者 谢露莹 摄

大会以“具身前沿、智领未来”为主题,汇聚国内顶尖学者、产业领袖及政策制定者。中国网记者 谢露莹 摄

大会组织了20场专题论坛和圆桌对话,包括“具身大模型”“世界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热门前沿研究方向,吸引在场观众拍照留念。中国网记者 谢露莹 摄
编审:张艳玲
相关文章:
学者:“对等关税”或致一些国家经济崩溃,中国市场须防范倾销04-04
广西企业响应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倡议 向缅甸捐赠抗震救灾物资04-04
余承东职务调整!04-04
绿电“捕风者”领跑全球 “海鲜”养殖火出圈 新疆解锁“聚宝盆”新密码04-04
中欧智能制造混合C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2.49%04-04
武汉文理学院大二学子自主研发智能清洁车04-03
中美两军举行2025年度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04-03
乌鲁木齐市各学校试行“春假” “雪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