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轨道联合合肥市文化馆在5号线渡江战役纪念馆站开展“庐州吴氏船模”作品巡展。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州吴氏船模”传承人——吴培,1953年生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原合肥工艺美术厂厂长。其主要作品《清明上河图》大型客船陈列于省博物院;《郑和宝船》和《西班牙古战船》被武汉长江非遗馆收藏;《罗马古战船》《贡多拉游船》《李鸿章游船》《三国古战船》等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多个大奖。


此次作品展出,活动计划持续1个月。这些精美的船模,不仅是一件件手工艺品,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让人们在匆忙的出行中,也能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来一场不期而遇的对话。在渡江纪念馆站的人潮中,船模展览悄然完成了三重对话:
历史与当下:战船的硝烟与渔舟的炊烟,在地铁站的LED灯光下交织,让“打过长江去”的革命精神与“江淮鱼米香”的地域认同同频共振;
非遗与生活:不用走进博物馆,在等地铁的5分钟里,就能触摸到木船榫卯的温度,听见巢湖浪拍船帮的回响;

大城与小民:无论是渡江战役中捐船的船工后裔,还是在巢湖长大的“水上人家”,都能在船模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集体记忆。
当列车的轰鸣声渐远,展柜里的船模仿佛仍在时光长河中航行——它们载着江淮儿女的勇气与智慧,从1949年的战火中驶来,从千年巢湖的烟雨中驶来,最终停泊在2025年的地铁站台,让每个匆匆而过的身影,都能在木纹的年轮里,看见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船模在地铁站的展览,也吸引了大批的孩子们。展览当日,吴培老师亲临现场,巧妙的展示了船模榫卯结构的魅力,同时结合渡江战役的时代背景,把船在那个年代承载的历史使命生动的讲述给了孩子们。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向往以及对渡江战役精神的传承,让原本普通的出行空间变成了一个小型的文化展示厅。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种将历史文化融入日常出行场景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别样的精神滋养,也让渡江战役的精神在新时代以一种更加亲切、生动的形式得以传承和弘扬。
相关文章:
传承书院文化 书香浸润乡村05-27
地铁站里的船模展:历史与艺术的奇妙交融05-27
今日辟谣(2025年5月23日)05-23
正在公示!安徽拟新增2个高速项目05-22
探历史星河,逐科技之光!高新中学八年级学生赴广州研学05-10
安徽科创,何以攀峰?05-08
故事里的沂蒙|徐建珍:淮海战役支前模范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