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会出现餐后犯困的情况,如果长时间如此,不要疏忽大意,最好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痛、口渴、活动不便等。毕竟,医学上并没有“食困症”一说,餐后总犯困提醒我们要注意其他疾病的可能。
餐后低血压
进食后血压下降,临床表现为头晕、眩晕、乏力、恶心、出汗、心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餐后低血压常在进食后立即或几小时内出现,当快速进食、大量进食、进食高碳水化合物或饮酒后更易发生。
老人、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餐后低血压,自行测量方式为:餐前先量一下血压,餐后半小时、1小时再各量一次血压,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均为餐后低血压:收缩压(高压)下降20毫米汞柱;收缩压由餐前≥100毫米汞柱下降至餐后<90毫米汞柱;或餐后血压轻微降低,但伴随头晕、乏力等。
血糖异常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胰岛素分泌迟缓,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不及时,进食后,血糖下降的同时胰岛素大量分泌,此时在胰岛素作用下,血糖进一步下降,导致餐后低血糖。
甲状腺功能减退
当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足时,身体产生能量减少,会导致疲倦和困乏。甲减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导致消化不良或食欲减退。即使进食,身体也无法有效地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导致餐后困倦。
脑卒中
70%以上脑卒中患者发病前5天到10天会频繁打呵欠,尤其是老年患者。脑卒中导致大脑区域损伤,影响能量调节和利用,这可能使患者感到疲倦和困乏。尤其在进食后,消化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而患者的身体无法有效调节和利用这些能量。
缓解餐后困乏,不妨调整饮食结构和进食顺序。比如,减少主食中精白米面的比例,增加粗粮、豆类、薯类占比,再搭配一些膳食纤维含量高的绿叶蔬菜,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纤维类-蛋白/脂肪类-碳水类的进食顺序,对餐后血糖更友好。
饭后散步10分钟能提高血液中氧含量,让人更有活力,还有益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消化过程。上午时段可以喝些咖啡、绿茶等功能饮品,赶走瞌睡。如果犯困频繁,伴随症状又明显,建议及时就诊,找出病因并尽快治疗。
(作者为普陀区中心医院离休干部科医生)
原标题:《餐后犯困竟是疾病信号?老人尤需注意,这些症状别忽视》
栏目主编:唐闻佳 文字编辑:李晨琰 题图来源:文汇报资料照片
来源:作者:龚诗仪
相关文章:
餐后犯困竟是疾病信号?老人尤需注意,这些症状别忽视05-06
一个月瘦近20斤!47岁女星发声:别学我04-21
柳絮纷飞,谨防花粉过敏04-10
身上两处发痒,竟被确诊癌症!04-05
盆底器官脱垂:身体里的“下坠隐忧”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