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vehouse看演出早已是常态,无论是专场、拼盘,还是音乐节,甚至诗歌会、艺术展、文艺市集,都已悄然融入我们的观演日常。然而,在Livehouse这方舞台上举办一场主题性的文化实验,串起学术的沉思与大众的喧哗、打通在地文化和青年社群的交流区隔,却并不多见。
广州的声音共和Livehouse最近策划了一场将著名学者、传统潮剧、铁枝木偶,以及艺术展览和民谣摇滚汇于一炉的跨界项目。这一切,源于陈平原教授的课题《1970年代粤东山村的声音记忆》。他们请陈教授来到Livehouse的舞台上,希望从个人的声音记忆延展到历史的辽阔叙事,探寻“声音”如何成为文化的容器,唤起一段关于声音的地域共鸣。

陈平原教授来自广东潮州,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史、中国散文史等研究领域成就斐然,近年也以现当代文学史的视野进入声音研究。4月12、13日,“陈平原在声音共和”将把潮剧·折子戏、铁枝木偶戏这些潮汕地区传统文化的精粹带到Livehouse,还有玩具船长、六甲番、野草寮、极昼WhiteNight,四支由潮汕人组成的独立乐队一起来玩。
传统地域文化不应只是故纸堆里的低语,它需要和当下发生链接,需要和都市生活重新交融焕发生机。陈平原教授和传统潮剧走进Livehouse,也让乐迷期待更多的学者、诗人、作家以及更多的地方戏曲可以走进Livehouse。
Livehouse被戏称为“来福号寺”,这不只是一个俏皮的谐音梗,而是可以成为一种桥梁,一个实验场,让更多的场景鲜活起来。当更多的场景被点亮,碰撞的火花才会更热烈。乐迷需要更纵深广阔的文艺洗礼,更需要真切的集体认同;文艺创作者也可以在沉浸互动中探索和实现最即时的叙事。
投稿人:希尔
(本文为投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文章:
视频丨余干:忆清明 承习俗 润童心04-04
泉州永春:开展“古街大课堂”研学活动 激活文化传承新活力04-03
湘吐同心 共育未来 新晃侗族自治县幼儿园与鄯善县惠康幼儿园线上结对04-03
老厂房逆袭!德化红旗坊 “五一” 试运营亮点抢先看04-03
五粮液联合米其林主厨 解锁白酒破圈新方式04-03
【理响中国】让红色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