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组数据,再次印证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实力: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夏目健一郎表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十大专利持有者中,超半数是来自中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尤其是随着大模型和生成式AI发展,进一步带动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创新。
这轮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国正视差距、加倍努力、不断超越。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研究论文的数量、质量均居于全球第一梯队,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还是诸多人工智能开源社区的重要贡献者。
这些成绩,是在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背景下取得的。近些年来,我国科技创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人工智能就是饱受制裁打压的领域之一。比如,美国一直限制高阶芯片对我国的出口,想以此来遏制中国科技发展。
挑战面前,我国科技界迎难而上,在芯片研发、算法优化、模型训练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级成果。华为昇腾、寒武纪等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硬件“底座”;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训练成本更低的推理模型,在算法优化方面拿出了世界级成果;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大模型产品服务千行百业、拓展多元场景……
人工智能领域“开花结果”,与我国在这方面的前瞻性布局密不可分。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人工智能”纳入重点任务;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印发;2021年,人工智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优先级”进一步提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一以贯之、压茬推进的支持政策,为人工智能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各部门各地方也努力当好“店小二”,全方位鼓励扶持,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微生态”,这些使得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嗅觉敏锐的企业在竞争中崭露头角,活力与竞争力不断提升。今年“出圈”的深度求索(DeepSeek),早在2015年就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研发。
互联网时代有句话叫“用户为王”。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阔,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人工智能领域也是如此。当前,我国生成式AI用户达到了2.5亿,孵化出了全球最为活跃的技术应用创新生态,算力、算法、数据从过去的“遥不可及”变得“触手可及”。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人接受创新、善用创新、主动求新。曾有外媒感叹:“许多中国人全面拥抱了技术,尽管某些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中国已为未来做好了准备。”
在产业端,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使得人工智能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航天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的微波雷达确保天舟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精准“牵手”;农业领域,人工智能为作物生长匹配更好的温湿度;无人矿山、无人港口有力改善劳动条件等。埃森哲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有75%中国受访企业高管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重塑企业业务。
寻找人工智能行业里的中国机遇,已成为不少外资企业的新选择。思科与中国企业建立联合AI创新实验室;宝马中国宣布接入DeepSeek,并计划于今年三季度起将其应用于多款车型的操作系统上;美国英伟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也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前景,愿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为推动美中经贸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人工智能领域良好的发展势头,也让外国投资者更加看好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前景。高盛发布的报告就预计:“如果中国在基础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取得更显著进展,并广泛应用具有成本效益的人工智能,那么中国科技企业盈利将在我们基本预测的基础上提高2%。”
技术没有止境,发展未有穷期。应当看到,我们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必将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看·云南一“县”】蒙自:工业脊梁撑起县域经济新高地04-29
尺素金声|自立自强有底气,我国人工智能专利占全球60%04-29
天津出入境 “中国好+”系列活动启动,以文化为纽带,共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04-29
中国底气 青年志气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