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GDP增长5.6个百分点,工业占GDP比重突破30%,对GDP贡献率超四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李金在项目现场接受采访时,身后是正在调试的24GW单晶拉棒生产线。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660.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工业投资完成54.34亿元,指标居红河州首位。亮眼成绩单背后,是蒙自市坚持壮大“存量”与培育“增量”并举的双轮驱动战略。

蒙自市的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建立了南湖橡胶厂、三九电池厂、红河州轴承厂等诸多工厂,不仅为蒙自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也给当地人留下了深刻印记。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曾经红火的工厂逐渐淘汰或转型。例如,蒙自八一汽车修理厂从拖拉机厂转型为汽车配件厂,最终在2008年变更为蒙自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红河轴承厂曾是经济效益突出的单位,最后却成为蒙自人的回忆;蒙自电池厂,一度在电池行业占有重要地位,最终在2009年宣告破产。这些变迁不仅标志着工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更迭,也是蒙自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红河综合保税区的相继设立,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形成以冶金、能源、建材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在云南美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一期)单晶硅棒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挥舞,自动化率高达95%,5G联网率高达90%。“一根重达200公斤的单晶硅棒,每一毫米可切出12片硅片,但在这个过程中损耗率就有45%,依托公司独有的掺杂技术、多次投料的复投技术,损耗的回收率可达93%。”美科设备设施部副总监王子文指着自动化生产线介绍。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160亿元,税收5亿元。

作为扎根当地30年的老牌企业,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曾是传统冶金行业的代表,如今因绿色转型焕发新生。“2024年,在环保方面,投入经费710余万元,实现全年无任何环境污染事件;在创新研发方面,投入研发费用1.2亿余元,截至目前,拥有48项技术专利(自主专利32项),公司‘新一代绿色高效提炼稀贵金属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技术研发能力获国家级认可。”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黄家鹏说。
如今的蒙自市,辖区内有聚焦有色、新能源及生物资源产业群的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依托电子信息产业群为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云南蒙自产业园区则依托芷村有色金属、椅子山绿色新型建筑产业群,为蒙自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园区各具特色,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工业强县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生态、创新、开放的协同进化。”蒙自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局长彭岗介绍。目前,蒙自正构建“3+N”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重点打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3个百亿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加工、消费品制造、生物医药等N个10亿元级产业,深入推进工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让工业发展既有‘高原’更有‘高峰’。”
来源:“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
编辑:何珊珊(实习)
相关文章:
【看·云南一“县”】蒙自:工业脊梁撑起县域经济新高地04-29
尺素金声|自立自强有底气,我国人工智能专利占全球60%04-29
“任贤齐买下青岛一条街房产”?经纪人发声04-29
昔日明星公司,破产重整!总部地库还摆着设备,此前曾断电封楼04-28
苏豪弘业: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337.40万元,同比增长11.08%04-28
河北廊坊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GDP同比增长6.2%04-28
中航沈飞: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下滑39.87%04-28
这些补贴,你领了吗?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