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的印象里,荠菜,只是躺在碗碟边缘的“小透明”。
作为不起眼的“配角”,它比不上山药的温润滋补,也不像青菜黄瓜一样常驻餐桌,但最近一项研究成果却让他翻了身——据说荠菜中的关键成分能在36小时内,清除体内 50% 的有害菌群?
这个听起来像是噱头的结论,在养生圈中引发震动,其到底是夸夸其谈还是科学真相?

01、活性物质定向清除,成“肠道卫士”
这场引发大众讨论的研究,来自某顶尖农业大学与微生物研究所的联合实验。近50名志愿者中近5成都是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人,他们通过饮用实验方准备的含有荠菜活性物质的发酵品36小时后,科学家们在检查肠道菌群时发现惊人变化。
大肠杆菌、艰难梭菌等 "有害角色" 数量锐减,而双歧杆菌等 "健康卫士" 却毫发无损。这种如同手术刀一般的精准打击能力,打破了人们对荠菜的传统认知。
而在科学家深入研究后,发现其秘密藏在荠菜独有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里,与大名鼎鼎的野生灵芝中所富含的“天然抗氧化剂”灵芝多糖不同,荠菜中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则是一种"天然抗菌剂",而且达到了惊人的浓度——每百克成熟叶片和根茎中,含量将近 98 毫克。
这些“天然抗菌剂"被摄入肠道以后,如同一个个“哨兵”一般,渗透进壁黏膜层,将黏附的有害菌逐个瓦解,且能识别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并不会“无差别攻击”。
对于饱受肠道问题困扰的老年人来说,芥菜或许能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倘若肠道是一座被反派占领的城池,腹泻、腹痛等症状就是坏菌的 "攻城信号"。而芥菜就像一支特种部队,帮助有益菌群夺回指挥权,让肠道重新恢复秩序。

02、传统中医智慧瑰宝,新时代再发光
在科研团队的采访中,有科学家透露其研究启发最初来自于传统中医典籍,查阅这些典籍发现:《本草纲目》称荠菜 “明目,益胃。” 说明荠菜对眼睛有好处,同时有助于脾胃健康。此外如《千金 食治》、《本草经疏》中也记载了荠菜对养护脾胃的益处。
而在中医草本体系之中,比荠菜还有厉害的有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野生灵芝,自中科院 “灵芝之父” 赵继鼎构建中国灵芝分类体系后,赤芝、青芝等多个品种的药用价值被逐步发掘:赤芝强化免疫防线、黄芝调节肠道功能、黑芝舒缓脾肾器负担。
其中各类灵芝中的核心成分“灵芝多糖”更是在抗衰抗氧化上被众多健康人士青睐,不过,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发现,野生灵芝的灵芝多糖是所谓孢子粉的30多倍,
而我国野生灵芝的产地并不多,“中国灵芝之乡” 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其中头部产地。在当地合作的企业中,来自香港的维特健灵是头部,这家30多年历史的香港品牌凭借“五色灵芝” 在香港长红多年,这款原料产自广西岑王老山的明星品在其自营店和屈臣氏专柜常年断货。

当登陆内地电商平台后,仅仅京东单一平台, “五色灵芝” 短时间内成交便超越亿级,野生灵芝这种各类中医典籍里的“头部大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而荠菜也是在灵芝、人参这些“前辈”打造的中医滋补体系中,才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03、荠菜虽好,但也要斟酌食用
不过,这道 "绿色卫士" 并非人人适用。市场上的腌制芥菜产品,如同披着羊皮的狼,每 100 克中隐藏着超过 4000 毫克的钠,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如同定时炸弹。
而新鲜芥菜虽营养丰富,但属于寒性食物,对于胃寒或胆囊功能不佳的人,可能会引发不适。聪明的吃法应该像调配中药般讲究搭配,在芥菜中加入红枣、老姜等温性食材,有条件的也可以辅以温性的灵芝,既能保留营养,又能减轻肠胃负担。

当我们将目光重新聚焦于餐桌,那些散发着独特苦味的蔬菜,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镌刻的健康箴言。它们与生俱来的苦涩滋味,恰似一串神秘密码,解码后便能发现其中蕴藏的丰富抗炎、抗菌成分。
就像毫不起眼的芥菜,以质朴之姿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无声地诉说着平凡食材在守护人体健康方面的非凡力量,在身体的健康系统中书写着不可忽视的篇章。
相关文章:
荠菜立大功?科研发现:或可在36小时内清除体内50%有害菌群05-21
周北社区举办“岐黄之术进社区 养生智慧惠万家”中医知识讲座05-19
多支持乡村教师去家访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