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的背景下,重庆作为西部经济重镇,辖区内国有上市公司正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全球化布局为支点,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2024年以来,长安汽车、重庆钢铁、太阳能、远达环保、中国汽研等一批在渝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这些企业不仅通过技术突破和战略升级实现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更以回购股份、强化研发、拓展海外等举措,为投资者描绘出了清晰而长期发展的价值蓝图。
长安汽车:向世界一流品牌迈进
作为重庆上市公司“领头羊”,长安汽车在2024年展现了强大的战略定力。
2024年年报显示,长安汽车全年营业收入达1597.33亿元,同比增长5.58%,全口径收入突破2767亿元,创历史新高。尽管净利润受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同比下滑,但新能源与海外业务的高速增长,为长安汽车未来发展注入强心剂。
长安汽车新能源、海外出口销量皆创历史新高。进一步来看,长安汽车自主板块新能源收入占比达46.5%(同比提升16%);海外销售收入占比20.2%(同比提升6.7%);长安新能源销售73.5万辆(同比增长52.8%),海外销量53.6万辆(占比增长到20.0%)。
2025年,长安汽车奋斗目标为300万辆,其中新能源和海外市场各占100万辆。在业绩说明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将继续落实三大计划,即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深入推进、智能化“北斗天枢2.0”计划加快落实和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全面提速。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划,未来十年长安汽车将在新汽车科技产业链投入超2000亿元,新增超1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打造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
中国汽研:为汽车行业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中国汽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实现显著增长。其中,全年营业总收入将达到46.98亿元,同比增长14.68%;实现净利润9.14亿元,同比增长9.33%;扣非后净利润为8.69亿元,同比增长15.25%。
中国汽研表示,2024年,上市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增强核心功能与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同时,中国汽研坚持高效管理,强化业务协同, 推进降本增效。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国家级科技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机构,中国汽研拥有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或检测中心,并设有博士后工作站。
目前,中国汽研把握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
近期,中国汽研联合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和潍柴动力实施的国内首次35MPa车载氢系统碰撞试验顺利完成;此外,中国汽研牵头申报的《车网多能低碳融合V2G试点项目》也入选首批国家级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
重庆钢铁:坚持品质优先 深耕区域市场
面对钢铁行业周期性波动,重庆钢铁通过“客户深耕+产业链协同”策略突围,持续强化终端及新用户走访力度,聚焦川渝交界区域市场,实现新用户开发、订单量及市占率多维度突破,为全年市场攻坚树立标杆。
近年来,重庆钢铁不断深化客户服务网络建设,持续优化客户服务体系,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客户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从售前咨询、售中跟进到售后保障的一站式优质服务。
当前,重庆钢铁以“月目标、周推进、日跟踪”机制深化客户走访行动,一季度累计走访终端及新用户600余家次,重点覆盖川渝及周边区域制造业、基建等领域。
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服务,重庆钢铁成功开发新用户71家,带动订货量11万余吨,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热卷拓展新用户27家,订货量3.3万余吨,覆盖弹簧钢、覆铜钢、碳素钢等品种,重点满足制造业、汽车零部件等客户需求;中厚板拓展新用户44家,订货量8.1万余吨。
目前,重庆钢铁已同步建立“新用户成长档案”,通过技术指导、交付保障、售后响应“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在技术攻坚战场,重庆钢铁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产品竞争力增强,正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2024年,重庆钢铁热卷产品在重庆区域市占率飙升至92%,创历史新高;中厚板品种钢比例提升至46%;积极投身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成功打入川藏铁路、成都天府机场等国家级工程。
太阳能:用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第31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太阳能全资子公司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优秀的技术创新实力和行业引领能力,成功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资质。
实际上,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太阳能技术创新、研发实力及行业引领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太阳能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太阳能表示,后续,公司将以此次获评为新起点,深入开展先进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太阳能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与企业管理运营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的经营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企业运营管理效率,通过推进智慧管理、智能运维和智能制造3个板块的数字化建设。同时,太阳能积极探索部署DeepSeek,通过DeepSeek的强大技术能力,加速建成管理高效、运营稳健、风险严控、信息快速的智慧型企业。
太阳能表示,始终致力于实现上市公司价值与市场表现的良好匹配。4月9日晚间,太阳能发布公告,基于对太阳能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有效增强投资者信心,太阳能董事长张会学已提议,上市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斥资1亿元至2亿元回购部分公司股份,回购的股份将依法注销减少注册资本。
太阳能认为,上述举措能够有效减少公司流通股数量,提升每股收益,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向市场传递公司价值被低估、管理层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强烈信号。
远达环保:破解“绿色低碳密码”
4月10日至12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25)在北京盛大举行,远达环保携多项环保创新技术亮相,该公司聚焦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成为焦点。
作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唯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平台,远达环保超前布局,深耕“双碳”服务领域近20年,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低能耗碳捕集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
据悉,从2009年自主设计建设国内首套万吨级燃煤烟气CO2捕集装置,到2021年远达环保新一代低能耗碳捕集成套技术问世,再到2023年运用该技术建设的上海长兴岛热电厂CCUS示范项目顺利建成投运,以全产业链视角系统推进CCUS布局,远达环保已构建起“碳捕集-碳利用”的完整体系,可为电力行业以及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碳减排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当前,远达环保趁热打铁,进一步开发碳捕集下游利用技术,已在新疆克拉玛依建成符合化工安全标准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中试装置,并成功产出绿色甲醇产品。远达环保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艺具备原料利用率高、产品选择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符合适应性强等优势,将“废气”变成“燃料”,将“碳问题”转化为“碳机遇”,不仅开辟了碳资源化利用新路径,更为绿色甲醇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双碳”目标与资源安全双重驱动下,远达环保以科技创新破解“绿色低碳密码”,其多个示范产线的投运不仅为行业树立起技术标杆,更彰显了央企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4月8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宣布,基于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通过加快并购重组等方式,持续推进资产整合,推进优质资产上市。目前,国家电投集团控股的中国电力、远达环保和电投产融三家上市公司正在实施资产重组。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长安汽车、重庆钢铁、太阳能、远达环保以及中国汽研等重庆区域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海外市场,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们也通过一系列振投资者信心的举措,如回购股份、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新项目等,向市场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信号。
相关文章:
果然视频|跑者照片随便买?中国田协出手整治马拉松拍摄乱象04-15
一家跨国CVC的“中国式”产业协同实验|钛媒体创投家04-15
IPO雷达|遇见小面递表港交所,以降价换取翻座率,曾因食安问题被通报04-15
黑龙江今年预计采集20万吨桦树汁:一年的采集期就十几天04-15
北京冲击今年首个30度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