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国银河证券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具体来看,中国银河证券上半年实现营收137.47亿元,同比增长37.71%;归母净利润64.88亿元,同比增长47.86%。这份高增长业绩答卷,是中国银河证券近年来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又一生动注脚,更是中国银河证券人送给自己25周年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今年恰逢中国银河证券成立25周年。趁亮丽半年报发布之际,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银河证券党委副书记、总裁薛军。薛军通过三组核心数据,解码了中国银河证券与资本市场同频共进的成长之道。
从国内“174家”到全球“571家”
中国银河证券是行业内营业部数量最多的证券公司之一,从成立之初到今年6月末,已从国内的174家扩展到全球的571家。其中国内证券营业部460家、期货营业部43家,在海外拥有68家营业部;业务版图从中国境内延伸到全球五大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链接了全球35个市场、30个交易所。
“业务布局的底层逻辑主要源于对服务国计民生的深层考虑。”薛军说道,公司稳健发展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赶上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壮大繁荣。纵观发展历程,也可以概括为抓住了“国企职责”“稳健经营”“国际视野”三个关键。
在中国银河证券成长历史中,成立、重组、上市等重大事宜,均由国务院批准,这一特殊地位为国内同业所独有,这也决定了其肩负着党和国家打造资本市场“国家主力队员”的殷切期望,而国企职责是其最根本的行动指引。
25年来,中国银河证券股债承销合计3.16万亿元,助推国有企业改革上市,参与打造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煤炭等A股历史前十大IPO项目;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以金融之力助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业升级;连续八年落地“保险+期货”项目,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衔接……坚定履行国有金融企业的责任担当。
但资本市场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行业洗牌是常有的事。薛军提到,不盲目铺摊子、上规模,始终是公司坚守的一条重要原则。为了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发展,25年来,公司树牢“合规创造价值”理念,坚持“看不清管不住则不展业”,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而且在构建风控体系方面也做了很多实践探索。
据他介绍,中国银河证券是国内第一家专门设立合规、案防部门的证券公司,近年来又在建立智能风险预警机制、深化风险并表管理、加强境内外子公司穿透式管控、完善极端风险应急管理等方面做了很多举措。
国际视野是中国银河证券的特色化优势。成立之初,正值我国加入WTO,彼时该公司就应时而动,举办中国国际投资论坛,汇聚国际100多家养老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来华考察,助力中国资本市场与世界接轨。薛军介绍,近年来中国银河证券子公司银河国际、银河海外为其助力企业“走出去”和资金项目“引进来”、人民币国际化、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深化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力抓手,也成为公司特色化经营的重要方式。
从不足“10亿元”到超过“100亿元”
回顾2000年至2024年财务表现,中国银河证券营收从30亿元增长至350亿元,净利润从8亿元增长至超100亿元,总资产从447亿元增长到7375亿元,净资产从23亿元增长到1405亿元。尤其是近几年,经营业绩稳健增长,主要财务指标均保持行业前5。刚刚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近年来,在公司党委、董事会的领导下,强化战略引领,深化改革发展,坚持以员工为本,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真正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薛军说,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通过综合性的业务布局、坚定的深化改革、稳健的大类资产配置,公司业绩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有所减弱,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成熟的商业模式。他将其概括为三大点:
首先是通过战略规划优化业务体系。薛军提到,公司致力于从传统券商向现代投行转型,在2023—2025战略规划中,把业务模式由原来的“双轮驱动”改为“五位一体”,同时也清晰地刻画出了发展的目标、愿景、路径,集团上下对战略规划达成高度共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管理层带领员工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资源投入,避免战略短视和急功近利。
从战略规划实施的成效来看,也取得了质和量上的良好成效,财富管理业务深化转型,投行业务专业化改革成效积极,机构业务全新展业,国际业务东南亚布局优势持续发挥,投资交易业务取得了很多标杆成效。“最为关键的是,我们欣喜地看到2025年上半年轻资本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他说道。
其次是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该公司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坚持市场化改革,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在组织架构、激励机制、人才管理、金融科技方面持续推进变革。与此同时,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数字化平台化建设,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完善合规内控,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境外机构与子公司管理改革,不断筑牢稳健发展的安全屏障。
中国银河证券的核心价值观是“ONE CGS”(一个银河)。薛军谈到,通过持续讲好银河文化故事,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内生动力显著增强,该公司逐渐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再次是通过队伍建设提升发展效能。目前中国银河证券员工人数约有1.5万人,薛军将其称之为最为宝贵和核心的资源,且具有三个鲜明的特质。一是人均效能高。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相较成立之初均增长了12倍,而人员增幅控制在了3倍以内。二是人员忠诚度高。目前司龄25年的在职人员依然有1175人。三是人员专业度高。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比近40%,超过34%的行业水平,同时近三年引进投行、投研、财管、金融科技等核心领域300多人,形成符合现代金融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梯队。
从“300万”到超过“1800万”
成立25年来,中国银河证券的客户数量也跃阶而上,由300万发展至1800万,托管市值超5万亿元,为个人客户、企业客户、机构客户、国际业务客户以及资本市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客户的信任对我们至关重要!”薛军认为,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是打造现代投行的基础。首先在于理清公司与客户的身份关系,要从客户角度梳理业务,实现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基于此,中国银河证券建立了各业务条线目标:即服务好居民客户,成为财富管理的“引领者”;服务好企业客户,成为实体经济的“服务者”;服务好机构客户,成为机构客户的“护航者”;服务好国际业务客户,成为双循环格局的“推动者”;服务好投资交易客户,成为资本市场的“示范者”。
角色确认后,最关键的就是服务。薛军提到,公司积极构建多层次客户服务体系,持续加大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服务创新力度,夯实组织架构、考核导向、全面协同等机制保障,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更好践行金融为民理念。
AI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券商服务客户打开新的窗口。他提到,中国银河证券正在加速推进智能客服系统升级,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洞察客户需求,打造“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服务闭环,并依托AI算法优化服务流程,在提升响应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强化以科技驱动的差异化服务竞争力,并已取得了不错成绩,财富管理AI智能客服推动人工结转率由40%降至9%,投资交易AI债券询报价机器人推广后日均成交额大幅提升。
当前,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证券业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打造国际一流投行成为头部券商的使命和责任。对标这一方向,薛军也分享了中国银河证券的战略打法。
一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作为央企证券公司,必须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大势中谋划一流投资银行建设目标。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金融强国—强大金融机构—一流投资银行”的发展路径中,精准对标各阶段时间节点与核心特征,将发展要求细化融入公司战略规划。
二要提升综合发展能力。对比国内外一流投行,对表自身高质量发展需求,中国银河证券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将在专业服务、风险管控、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持续深耕,锻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要厚植金融为民情怀。扛起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职责,努力谱写好“五篇大文章”,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自觉做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责编:罗晓霞
排版:王璐璐
校对:刘榕枝
相关文章:
三组数据,解码中国银河证券!专访总裁薛军08-29
美媒:埃克森美孚多次秘密找俄方,商讨重返俄罗斯市场08-27
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文明家庭代表宣讲走进南阳市直机关 学习先进模范 凝聚榜样力量08-27
突发!36岁董事长辞职并受监视居住,才当选不到4个月08-27
太平湾风电新型材料制造基地项目最新进展!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