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4月26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专项活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安徽专场对接会在合肥举办。

本次活动围绕成果供给、产业需求、生态赋能三大维度,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发布一批中国科学院拟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中国科学院金属所、自动化所、微电子所、上海硅酸盐所、大连化物所、福建物构所等10家院所进行成果产业化项目路演。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科量子网络有限公司等3家省内龙头企业发布技术需求。省内市县区科交会“招商小分队”、技术经理人“淘金”团等现场对接。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史生才、顾宁分别围绕太赫兹探测技术、面向血管信息与健康工程的技术创新应用做主旨报告。
“我们这次带来了‘面向深层组织高精度成像的微电子可穿戴超声贴片’的项目,希望以此活动为契机,寻求融资和应用场景的对接。”来自北京的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高航介绍说,我们成果突破了医学成像和长时监测无法同时进行的瓶颈,可用于重症监护救治、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警。
高航坦言,由于项目属于前沿的交叉融合类型,应用场景转化落地较为困难,但是通过专场对接活动,能够实现高效的对接。“安徽的科创氛围非常浓厚,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非常友好,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中上下游供应商,实现精准对接。”
据悉,“融合点”行动安徽活动启动以来,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和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融合点”行动安徽活动方案》,着力把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和成果转化的“融合点”紧密衔接,有组织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今年1月,成功举办“融合点”行动安徽首场对接会,随后各市在精准匹配基础上组织成果路演和技术需求发布活动。依托第三届科交会,发动各市科学技术局、安徽科技大市场和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院所,常态化开展需求挖掘、成果评价、供需匹配、交易撮合等,对接成效显著,活动促成签约50余项,其中1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约20项,合同总金额约21亿元,助力解决甲酸甲酯下游高端酯类化学品生产、纳米集成传感器等重大技术难题。(记者 徐慧媛 段玉)
相关文章:
深圳大学举办专题会议,探索信息服务与产学研融合新路径04-27
成都地铁延时运营通知04-27
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勾勒跨学段、跨学科“数智”教育新图景04-27
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04-27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中国科学院在安徽达成项目总额约21亿元04-27
4月26日福彩中奖号码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