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眼下正是亲近自然、踏青的好时节,不少市民选择到草坪上晒晒太阳,歇息游玩。然而,近日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许多公园草坪都设有“禁止踩踏”的标签,能让市民放松“踩一踩”的共享绿地很少。□晚报记者 许雅晶
市民抱怨:多数草地“禁止踩踏”
市民杨先生带着妻女来到市区绣山公园,本想择一处茵茵草地,铺开野餐垫。当他一家人踏入草坪时,却遭到公园管理人员的劝阻,“管理人员说草坪不能随意踩踏,但这么大一片草坪,难道只是用来看的吗?”杨先生说,工作人员告知他如果露营,要到专门的共享绿地。

大学生小张也有类似遭遇。本月5日,他和女朋友相约到绣山公园踏青,看到郁郁葱葱的草坪,本想“躺平”休息,但四处“禁止踩踏”的标识,令他们有些无从“下脚”。小张疑惑道:“在温州大学校园,也有大片大片的草坪,大家可以自由在上面休闲放松。可到了本应让人放松身心的公园,怎么反倒不行了呢?”
大部分草坪“禁止踩踏”,只有小部分允许开放,杨先生觉得这种隐形的“围墙”让公园开放共享的理念大打折扣。他不禁发出疑问:“禁止踩踏的草坪和共享绿地的草,难道不一样吗?如果小草真的如此脆弱不堪,那为何还要种植呢?倒不如直接种花。”
记者走访:不同区域草坪“差别待遇”
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进行实地探访。本月4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绣山公园,公园不同区域的草坪,即便属于同一草种,也存在不同管理方式。
记者从公园北门入园,步行约两分钟后,一处草坪映入眼帘。草坪旁竖立着标语,上面清晰地写着“茵茵绿草地,脚下请留情”的字样。此时,草坪上有几个小朋友和家长在露营。记者通过手机扫描识别,此处草坪种植的草种为“狗牙根”。

在公园内的水池附近,同样种植着“狗牙根”的草坪旁,竖立的标语则更为严肃,明确写着“请勿踩踏”。而在公园的共享绿地区,这些“狗牙根”又变成可以“踩一踩”的草坪。
记者注意到共享绿地区设有专门的告示牌,其中显示共享绿地的位置为绣山公园南入口儿童乐园对面草坪,结合指示牌上的图示来看,共享区域占地面积较小,且没有与其他区域的明显区分,开放期限均为全年。

也许是因为场地较小,开放共享的绿地人很少。下午3时,共享绿地上空无一人,而在立有限制踩踏草坪标志的绿地,不少人席地而坐,还有恋人拍摄婚纱照。在野餐的张阿姨告诉记者:“共享开放的绿地很小,位置也不好找,公园大地图上没有明显标识,一般人也不会仔细寻找,随便找块草坪就坐下了。”
与绣山公园类似,马鞍池公园也有共享绿地,该区域位于红枫林处,相比整个公园12公顷的占地面积,共享绿地居于一角,面积相对较小,同样没有明显的区分。

除了共享绿地,马鞍池公园随处可见“请勿踩踏”“茵茵绿草地,脚下请留情”标识,往往设有护栏保护,有的草坪还标有“草坪养护”字样。公园维护人员称,这种草坪养护的指示牌常年存在,可以说跟“请勿踩踏”的意思相同,游客都是禁止入内的。
随后,记者还来到江心屿西园,景区也设有共享绿地,但未见其他草坪有相关牌子和标识禁止市民踩踏,似乎默示市民可以适度“踩一踩”。
部门回应:绿地禁与放并非绝对
对此,鹿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市区公园绿地主要分为共享绿地和景观绿地两类。自2023年,温州被列为全省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城市起,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多批绿地开放共享。其中,鹿城区共有9个公园16处绿地实行开放共享,面积达7.95万平方米。龙湾区共有5个公园内11处共享绿地开放,面积约13万平方米。瓯海区共有3个公园3处绿地实行开放共享,面积达3.15万平方米。
他表示,共享绿地向市民开放,允许自由踩踏,还可承接各类大型活动,目前共享绿地数量还在增加中。景观绿地更注重观赏性,其草坪上设置的“禁止踩踏”标识并非绝对禁止,更多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在草坪维护期之外,市民可适度踩踏,但需注意,露营、搭天幕等可能破坏草坪的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
专家建议:公园应当多一些“可踩的绿”
“草坪不能只当绿植看,更要成为市民的共享客厅。”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老师林博说,草坪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功能,还应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他指出,草坪是否可以踩踏,应根据草坪的种类、生长状况和管理要求来决定。市区内多数草坪种植的狗牙根和黑麦草等草种,在适度使用并控制人数的前提下,是可以承受一定程度踩踏的。
然而,不少公园出于便于管理和保持草坪美观性的考虑,限制市民进入或禁止踩踏草坪。林博认为,应在草坪“看”和“踩”之间寻找平衡点。
他建议,公园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草坪的科学管理,制定合理的开放方案和管理措施。例如,尽可能多地设置草坪开放区,引导市民有序进入并做好人数控制。
记者许雅晶
相关文章:
中方回应涉TikTok问题:美方应为中企在美经营提供非歧视的营商环境04-07
春游踏青,多数草坪“禁止踩踏” 公园能否多一些“可踩的绿”?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