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作家毕淑敏(左)与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志对谈中。(记者蔡俊摄)
新疆网讯(记者蔡俊)9月1日下午,著名作家毕淑敏携新书长篇小说《昆仑约定》与散文精选集《毕淑敏选本》,在人民书社举行新书分享会。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众多文学爱好者到场参与,共同聆听这场文学与生命的深度交流。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志受邀作为对谈嘉宾,与毕淑敏展开深入探讨。
毕淑敏1952年生于伊宁,曾在昆仑山脉戍边11年。分享会上,她介绍了长篇小说《昆仑约定》的创作背景与核心主题。该作品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原边防为背景,塑造了一批坚守理想、勇于奉献的军人形象,通过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结合,讲述了一群年轻战士在极端环境中淬炼生命、追寻理想的故事。
“小说虽有艺术虚构,但精神内核源于真实经历。”毕淑敏回忆,年轻时在昆仑山脉服役期间,她见证了许多戍边战士的坚守与牺牲。
另一部新作《毕淑敏选本》精选其70余篇散文,如70余颗珍珠,串联起女性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对爱之真谛的叩问、对职业选择的洞见以及对幸福本质的细腻感知。
对谈环节中,高志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对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给予评价。他认为,《昆仑约定》的独特之处在于“以真实经历为基础的叙事感染力”。作者将医生的专业背景、心理学的洞察力与文学创作相融合,使作品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关怀。而《毕淑敏选本》语言平和深邃,每篇短文都蕴含生活哲理,适合静心阅读,能引发读者持久思考。
读者们纷纷与毕淑敏围绕旅行意义、创作计划、女性议题等话题,现场进行交流。
“是什么力量支撑您在住院中完成《昆仑约定》这部作品?”有读者提问。毕淑敏回答:支撑自己的是对戍边战士的责任感与内心的创作激情,希望通过作品让读者铭记守护和平的力量。现场报以热烈掌声。
“这次分享会,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毕淑敏老师的文字魅力与人格力量,更是一次关于生命、文学与心灵的启迪。”读者李文敏说。
相关文章:
毕淑敏新书分享会举行09-10
齐视频|国企担当“高速”达,公益助农乡村盛“猕”!09-09
共话“群星闪耀,星火问道”——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电影《坪石先生》分享会活动09-08
绘画《“莲”年有余》|烟台中小学生“才艺秀”作品选登09-05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护航大体联世界杯09-03
10个角度展现云南之美08-26
作家马伯庸:越去讨好,越会被读者抛弃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