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4 月 27 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蜻蜓”(Dragonfly)任务近日取得了重要进展,该任务已通过关键设计评审(Critical Design Review),标志着其朝着 2028 年发射目标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蜻蜓”任务旨在探索土星最大卫星泰坦(Titan)的潜在生命宜居性,这架汽车大小的核动力旋翼飞行器于 4 月 24 日通过了关键设计评审。NASA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通过这一任务里程碑意味着‘蜻蜓’的任务设计、制造、集成和测试计划均已获得批准,任务团队现可将注意力转向航天器本身的建造工作。”
这项耗资 33.5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244.25 亿元人民币)的“蜻蜓”任务于 2019 年被 NASA 选中,由马里兰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APL)负责设计和建造,APL 的伊丽莎白・特尔(Elizabeth Turtle)担任首席研究员。尽管该任务曾遭遇延误和成本超支问题,但泰坦因其潜在的生命宜居性而被科学家视为优先研究目标。
根据计划,“蜻蜓”任务最早将于 2028 年 7 月从佛罗里达州的 NASA 肯尼迪航天中心,由 SpaceX 的猎鹰重型火箭(Falcon Heavy)发射升空。此后,航天器将踏上长达近七年的深空之旅,前往土星系统,并计划在泰坦表面开展超过三年的探测活动。
“蜻蜓”配备了摄像头、传感器和采样器,将对泰坦的宜居性进行全面评估,寻找前生物化学反应的迹象以及潜在的生命迹象。泰坦是土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卫三(Ganymede)的第二大卫星。其浓厚而朦胧的大气层下隐藏着由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沙丘和甲烷湖泊,而科学家推测在其冰壳之下,还可能存在一片地下咸水海洋,这增加了土卫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2005 年,NASA 的“卡西尼”(Cassini)任务将欧洲航天局制造的“惠更斯”(Huygens)探测器送至泰坦,并成功实现了降落,为人类深入了解这颗巨大卫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蜻蜓”任务若能成功,将有望彻底改变我们对太阳系中生命起源方式的理解。
相关文章:
飞行过程中零部件脱落,大阪世博会飞行汽车演示被紧急叫停04-27
NASA“蜻蜓”号任务通过评审,2028年奔赴土卫六04-27
日产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动皮卡,郑州日产发布Frontier Pro PHEV04-27
LG 推出三款 OLED GX9s 智能显示器:21:9 曲面屏,内置 webOS04-21
医生总结:人去世前1年,身体一般会发出5个预警信号04-21
蜻蜓FM小米版如何开通会员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