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保户是指 农村中既无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的老、弱、孤、残的农民。这些人的生活由集体供养,享受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的待遇,简称“五保”。
具体来说,五保户包括以下几类人:
1. 年满60周岁且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老年人。
2. 因病或残疾无法劳动的残疾人。
3. 无子女或子女无力赡养的未成年人。
4. 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五保户的确定需要本人申请或由村民委员会提名,因年幼或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审核公告,报乡镇政府审核、核实、批准,享受五保待遇。
农村五保户制度体现了中国法律保护老人和儿童的一贯原则,是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保户的数量逐渐减少,但这一制度仍然在保障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让每一所县域高中都能找到尊严07-02
恶犬拖咬男子,伤者家属:狗主人已找到,伤口有感染风险,后续还要植皮06-18
2025乡村振兴荆楚论坛成功举办05-23
青海多举措提升农村客货邮共配共建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