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河南力量##河南长垣##长垣头条#
历史为根文为魂。点击关注,邀您一起感受更多地方文化之厚重。
1. 铁劈柴的奇物
在咱们长垣的老县志(嘉庆二十一年那本,现在河南省博物院收着呢)里,记着顿家曾经有三块特别的铁。这东西怪得很,三块靠在一起就发热发红,分开就凉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亮宝会”上,它可是重头戏,引来大伙儿围观,县志里就叫它“铁劈柴对头烘”。可惜啊,老物件没保住,民国六年的一个正月夜里,让人给偷了,县衙门的档案里还记着这桩失窃案呢。
2. 蘧伯玉:夜半守礼的君子
蘧伯玉,这位春秋时卫国的大夫,他的故事刻在更老的古书里。宋朝人印的《左传》(国家图书馆收藏着)说,卫灵公有天晚上听见宫门外有车声,一听就说:“这是伯玉啊!”为啥这么肯定?因为蘧伯玉这人守规矩,按礼制,晚上过宫门要下车步行,不因天黑没人看见就马虎。
他这份慎独的精神,被后人记住了。在长垣孟岗镇的伯玉村,立着一块康熙四十年的老石碑,上面刻着“蘧公故里”,是这片土地记得他的明证。还有个故事,说另一位大夫史鱼,到死都惦记着举荐蘧伯玉,这记在明朝刻本的《韩诗外传》(在上海图书馆)里。
3. 三皇庙会:金代传下的热闹
长垣苏旧城那儿的三皇庙,可是有年头了。挖出来的金代筒瓦上,清清楚楚刻着“泰和四年造”(就是公元1204年),证明这庙是金代建的。清代的县志(康熙年间的,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也写着,庙是泰和四年建的,每年三月初三办祭祀,慢慢就成了热闹的庙会,商贩云集。
4. 浮丘店:古黄河边的土丘
丁栾镇浮丘店这村名,由来挺实在。明朝的《大名府志》(宁波天一阁收着)里,这地方就叫“浮丘铺”,因为村子就建在古黄河堤边一个高起的土丘上。这可不是瞎说,考古队在村边挖出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子地基(仰韶文化房址),位置清清楚楚,还发现了更漂亮的庙底沟时期的彩陶片,登在最新的《中原文物》杂志上。这地方,几千年前就有人住了。
5. 柳下惠墓:长垣的纪念
在长垣城北的柳冢村,有座古墓,老县志(嘉庆那本,长垣档案馆存着)直接写着是“展禽墓”(展禽就是柳下惠)。县志也实在,说查《史记》知道柳下惠死在鲁国,所以这墓是个纪念的冢。
这纪念可不止写在纸上。村里有块清朝同治三年的墓碑,写着“周先贤展禽之墓”,立在那儿呢。长垣博物馆里还收着一个明朝的石供桌,上面刻着“嘉靖四十年祭展君”,实实在在证明几百年前,人们就在这儿祭奠这位以品德著称的贤人。
6. 火神庙的“万年灯”
苗寨南岳集村的火神庙,过去正月十一有件大事——进蜡。抬的可不是小蜡烛,是根大得惊人的巨烛!新编的《长垣民俗志》里记着分量:足足六十斤重,一年下来得用掉二十斤牛油、四十斤蜂蜡。
这仪式怎么个热闹法?清朝光绪年间的《长垣乡土志》手稿写得生动:八个壮汉抬着巨烛,吹吹打打,游街过市。
7. 孔子过匡:史书里的惊险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长垣这片土地上遇到过一次险情。《史记》(现在通用的中华书局版本)里记着:“孔子离开卫国要去陈国,路过匡地...匡人把他围了起来。”具体是长垣哪儿呢?古代的匡邑,就在今天长垣县的西南边。
8. 关龙逄:双忠祠里的夏代忠臣
明朝隆庆年间修的《长垣县志》(现藏日本内阁文库)上写着:长垣县城南关有座“双忠祠”,里面祭祀着两位以死谏君的忠臣,一位是商朝的比干,另一位就是夏朝的关龙逄。这位关龙逄,是咱们长垣人敬重的先贤。在恼里镇的龙相村,过去有关公祠(也祭祀关龙逄),现在还保存着一件清嘉庆十二年铸造的铁磬,上面刻着“关公祠祭器”,是当年祭祀活动的见证。
长垣的故事,这些传说,无论是像铁劈柴那样的奇物,还是蘧伯玉、柳下惠、关龙逄这些贤人的事迹,或是三皇庙会、火神庙进蜡这样的老风俗,都实实在在连着长垣的山川土地和历史脉络。它们被一代代人记在书里,刻在石上,也融在了这方水土的记忆里。
相关文章:
河南长垣市这片土地上的经典传说故事07-07
壹视频|孔子辨羵羊 千古佳话,6月30日千年羵羊·浴火新生06-25
通讯丨中文教育在印尼持续升温05-20
次元茶话会04-09
乙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04-04
西峡县桑坪镇:倡导文明祭祀,保护绿色家园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