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王语嫣 记者 黄葆青
“浙樱粉1号”小番茄、“早佳”杨梅、“翠玉”和“翠冠”梨、“天工墨玉”葡萄……这些很多吃货耳熟能详的农产品,都来自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们的研究成果。
4月14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召开2024年度重大科研进展发布会,集中展示了该院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6项代表该院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的进展入选。

发布会现场

颁奖仪式
揭示浆果蜡质与采后品质关联机制
研创植物类天然仿生保鲜全新技术
该研究由食品所食品供应链保鲜与品质调控研究团队完成。
浆果类水果因保鲜期短、采后损耗率高,一直是供应链保鲜的难题,该研究创新研发出蜡质仿生保鲜膜,可有效延长蓝莓、草莓等浆果采后高品质保鲜期。
此外,还发明了智能指示标签,应用天然色素来实时监测水果新鲜度,为杨梅、猕猴桃等供应链全程动态保鲜提供决策。
该研究成果开发出新型植物类天然仿生保鲜新材料,创新了蜡质保鲜新技术,实现了浆果从产地端到消费端的锁鲜升级。
阐明肠道微生物与猪体脂沉积关联机制
创建猪“肥膘”调控技术体系
该研究由质量营养所畜产品质量安全团队完成。
长期以来,如何科学调控猪的体脂沉积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该研究揭示了猪肠道微生物对脂肪代谢的调控作用,发现丁酸菌是调控猪脂肪沉积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以肠道微生物干预为核心的肥膘(皮下脂肪)沉积调控技术体系。
该研究成果的应用,可使地方品种猪的肥膘降低8.9%,有效实现猪“减肥”长肉,提升生产效率。
育成系列大果优质抗零下9度低温枇杷新品种
拓展了我国枇杷向北栽培区域
该研究由园艺所枇杷育种与栽培团队完成。
枇杷作为我国南方主要经济树种,其种植长期受低温限制。该团队育成的白肉枇杷新品种具有三大特性:一是抗寒性强,新品种抗寒性从-6℃提升到-9℃,使白肉枇杷种植区域从长江以南拓展到长江以北;二是果形大,新品种平均单果重从原来的30g提升至50g,增幅超过60%,有效解决了我国白肉枇杷长期存在的果型偏小问题,大幅提高了商品性;三是品质优,新品种风味好,其中“漫山虹”获2024长三角十佳精品枇杷称号,“迎霜”和“冰蜜”获长三角金奖枇杷称号。

枇杷新品种
该研究通过杂交创制的“迎霜”等大果优质白肉枇杷新品种,不仅显著增强了产业发展的稳定性,还成功将其适种范围扩展至高海拔山区及长江以北地区。
首次阐明菜用豌豆区别于粮用豌豆的群体演化规律
鉴定明确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关键基因
该研究由蔬菜所菜用大豆豌豆育种团队完成。
豌豆作为重要豆类作物,菜用与粮用品种在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其遗传基础尚未完全解析。该研究构建了首个菜用豌豆高质量基因组,首次揭示菜用豌豆与粮用豌豆的遗传分化规律及驯化改良进程中的基因组选择印迹;并利用GWAS分析系统,解析产量、品质、抗性等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关键基因,阐明产量与品质、抗性协同提升的遗传基础;从而为不同类型豌豆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基因组资源与策略。
该研究成果为豌豆分子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和种质资源,助力豌豆品种定向改良和育种创新。
首次揭示免疫调控关键机制
创新构建畜禽呼吸道病原菌新型外膜囊泡亚单位疫苗
该研究由牧医所畜禽细菌病防控团队完成。
畜禽呼吸道病原菌对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疫苗在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上存在局限。该研究创新构建了畜禽呼吸道病原菌外膜囊泡(OMV)亚单位疫苗,采用生物膜包裹技术负载中药多糖纳米佐剂,使疫苗稳定性提升40%,兔免疫保护率达92%。通过免疫学和多组学技术联用,首次系统阐明了OMV亚单位疫苗激活抗原提呈细胞、协同靶向抗菌的分子靶向机制。
该研究建立了畜禽呼吸道病原菌通用型OMV疫苗研发技术平台,为呼吸道病防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应用前景广阔。
破解籼粳杂交稻不耐高温、易陈化难题
育成优质耐逆籼粳杂交稻“华中优9326”
入选全国十大超级稻品种
由作核所籼型杂交稻育种团队、生物所作物品质遗传改良团队、数农所作物表型与育种计算团队共同完成。

超级稻“华中优9326”
籼粳杂交稻由于耐高温能力较差且容易陈化,在推广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该研究成功破解籼粳杂交稻优质高产耐逆性协同提升难的技术瓶颈,育成耐高温性强、储藏品质佳的新品种“华中优9326”;创新集成“提早母本开花时间、提高柱头外露和活力”等系列关键制种技术,实现大面积制种亩产突破150公斤大关。
该研究实现了数字化+生物育种技术在水稻新品种培育中的高效应用,育成籼粳杂交稻品种‘华中优9326’助力水稻品质和大面积单产提升,还入选2024年全国十大超级稻品种。
(图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延长浆果保鲜期,控制猪 “减肥”长肉,省农科院发布2024年度重大科研进展04-16
泽连斯基:乌技术团队将赴美磋商矿产协议04-10
健康中国看山西:杏花岭区中心医院开启“微笑行动”推进多元化健康宣教04-08
美国今年确诊642例,遍及22个州!已有3人死亡,均未接种疫苗,最小年仅6岁04-08
武汉文理学院大二学子自主研发智能清洁车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