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日锦 通讯员 郑柳婷 任雨祥
5月20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内气氛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藏品征集捐赠座谈交流会”在此举行。30余位两岸收藏爱好者、姓氏宗亲、工艺大师等带着600多件(套)拟捐赠藏品齐聚一堂,用一件件满载记忆的文物,勾勒出闽台两地血浓于水的历史脉络。
从泛黄家书到宗族族谱,从传统工艺到国际友人添彩,这场以文物为媒的聚会,既是两岸民间交流的生动切片,更是文化认同的鲜活注脚。
家书里,藏着两岸亲人斩不断的牵挂

座谈会上,两岸藏家围绕藏品征集方向展开热烈讨论。有人建议聚焦闽台非遗技艺传承,有人提议建立民间征集网络,还有人分享了在旧书摊“淘”到珍贵谱牒的趣事。
“这些家书里,藏着两岸亲人斩不断的牵挂。”台湾收藏家洪明章小心翼翼地展示着手中泛黄的信纸。得知博物馆近年专注于“两岸家书”征集研究,他特意带来多封跨越海峡的亲笔信。“字里行间都是乡愁,博物馆做的是为两岸和平筑基的实事,我这算是‘寄信’来助力了。”他的话语朴素却真挚,道出了在场两岸藏家的共同心声。
当一件件文物成为“发言人”,两岸同胞自会在历史长河中读懂“两岸一家亲”的深层密码。在“闽台缘”展厅,来自台中的王薰瑜女士一眼认出了自己13年前捐赠的“清髹金彩绘木雕祖宗像”。“当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送来,没想到它成了两岸交流的‘见证者’。”她感慨道,如今她和团队正筹备捐赠一批闽台民俗器物,“博物馆就像纽带,让我们在文化根脉里找到共同的‘家’”。
“家族档案”展现闽台血脉相连
座谈会现场,一位金发碧眼的“特殊藏家”格外引人注目。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Alberto给自己取名“李嘉”,笑称自己是“马可·波罗的同乡后辈”。“700多年前,马可·波罗从泉州打开了解中国的窗口;今天,我以‘博物馆之友’的身份,成为中意文化交流的新纽带。”这位欧洲籍“博物馆之友”的加入,为这场两岸文化盛会增添了国际化注脚。
最具历史厚重感的,当属晋江青阳蔡氏族人带来的民国版《青阳蔡氏族谱》。泛黄的纸页间,清晰记载着国民党前民意代表蔡正元的先祖蔡有标于康熙年间迁台的史实。“族谱就是两岸同宗同源的铁证,”蔡氏家庙理事长蔡永城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家族档案’,让更多人看见闽台血脉相连的真实模样。”
“文物架起的桥梁,正让闽台缘的故事越讲越亲、越传越远。”据介绍,自2006年开馆以来,博物馆藏品总数从7616件(套)增至24448件(套),其中台湾同胞捐赠占比超63%。这些带着体温的文物,构建起以宗教造像、两岸家书、闽台谱牒为特色的藏品体系,成为两岸关系“史料库”。
编辑:关菁
相关文章:
李红军在扬子洲镇调研05-20
湛江市博物馆举办消防培训演练05-01
手慢无!“五一”假期,河南热门博物馆部分日期已约满04-30
“五一”免费拆盲盒!“青铜小剑”等你来!就在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04-28
全链条练兵!英德波罗镇开展防汛救援“硬核”实战演练04-26
边境线上的“宝藏秘境” 一眼看尽三国风光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