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立案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或者对公诉案件的情况进行审查,若符合立案的各项条件,可以进行立案,从而使案件进入审判活动。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具体来说,法院立案包括以下步骤:
接受:
法院接受当事人提交的起诉材料或公诉案件的相关材料。
审查:
法院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审查的内容包括原告是否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是否有明确的被告、是否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是否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等。
处理:
如果审查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将决定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将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书,并告知原告可以提起上诉。
法院立案是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标志着案件正式进入法院审判阶段,是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措施。
相关文章:
国家安全 法治护航 | 佳县法院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04-15
网购新车电池是旧货,商家被判“退一赔三”04-13
江苏一男子申请休育儿假被拒被扣4天年假,起诉获赔3339.4元04-09
践行“如我在诉” 做好“门面担当”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