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无偿献血本应是传递爱心与温暖的高尚之举,却不知从何时起,陷入了重重争议的漩涡。献血无偿,用血有偿,献血者用血受阻…… 这些现象如同一块块巨石,激起公众心中的千层浪,让无偿献血这一伟大事业的前行之路变得崎岖坎坷。今天,就让我们深入其中,探寻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与解决之道。

去年夏天,廊坊的李先生经历了一场令人揪心的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李先生堪称一位 “热血英雄”,从 2011 年至 2020 年,先后 8 次无偿献血。他本以为,自己的这份爱心付出,能为自己和亲属在需要用血时换来优先保障。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去年,李先生突发疾病,一度休克,可他的用血需求竟被无情拒绝。家属被告知,因李先生近期未献血,献血证过期作废,无法调配血液。李先生满心委屈,他清楚记得,自己在 2020 年 10 月还献血 400ml。这一事件瞬间点燃网络舆论,医院称是廊坊中心血站的说法,而血站则表示并无近期不献血就不能优先用血的规定,只要有血就会调配。双方各执一词,相互推诿,李先生陷入困境。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廊坊市中心血站总血量超 13 万毫升,并非无血可用。若不是媒体介入曝光,李先生的遭遇或许还得不到解决。

无独有偶,同样在去年,日照的一位献血者也遭遇了类似的寒心事。他先后无偿献血 13 次,献血量达 4900ml,还曾因献血获得表彰。然而,当他的妻子在济南做手术急需用血时,却被告知因异地无法使用。献血证过期、异地用血受限等问题,一次次刺痛着无偿献血者的心。曾经,宣传中承诺的优先用血,在现实面前却如此苍白无力,这怎能不让人心寒?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对无偿献血模式产生怀疑与戒备。

在此,必须为大家澄清一个重要事实:无论是国家规定,还是各地政策,献血证从未有过期一说。无偿献血旨在鼓励更多人奉献爱心,为保障用血需求贡献力量。献血后颁发的献血证,既是献血者爱心的见证,更是他们在需要用血时优先调配和使用血液的凭证,且一次颁发,本人及亲属可长期使用。廊坊李先生被告知献血证过期,去年经媒体曝光后,当地相关方面仅表示工作欠妥,处理了相关工作人员,李先生最终用上了血,可此事留下的阴影却难以消散。公众不禁担忧,类似情况是否还会在其他地方重演?

除了用血难题,献血对健康的影响也成为大众热议焦点。网络上,各种负面说法甚嚣尘上,有人称献血后身体危害大,长时间难以恢复,甚至免疫力下降。这些言论让不少人对献血望而却步。然而,医院及相关医生给出科学解释:定期献血能保证骨髓造血能力旺盛,降低血液粘稠度,健康人定期献血并不会危害身体。国内外研究也纷纷证实这一点。但由于无偿献血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众心中的疑虑依旧难以彻底消除。毕竟,大家不愿看到自己奉献爱心后,在急需用血时遭遇推诿拒绝。这背后,反映出无偿献血激励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深层次问题。

为鼓励无偿献血,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免费用血和治疗费用报销。以无锡市为例,献血超 11 次,家人用血可优先;献血超 1300ml,本人可免费用血且治疗费用全额报销,走医保流程。此外,浙江、江苏、安徽等省份还推出 “三免政策”,无偿献血者可免门诊诊疗费、免费游览政府主办景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尽管如此,大众仍觉得这些激励政策力度不够。去年,国家卫健委发文要求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者激励工作,虽 2023 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量有所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血液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季节性和结构性缺血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很多人疑惑,献血无偿,为何用血却要掏钱?实际上,血液本身无价,不能用金钱衡量,我国及世界多数国家均采用无偿献血制度。但血液从采集、储存、运输到临床使用,各个环节会产生费用,这些费用需患者承担。血站制备和储存血液成本包括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如采血袋、针具、设备等。医院则收取储血费和配血费,根据患者病情、检测项目和用血剂量而定。

或许有人会想,既然有成本,恢复有偿献血能否保障献血者权益?回顾历史,上世纪 90 年代前,我国献血立法不明确,有偿献血盛行,河南等地甚至出现整村集体卖血现象,导致艾滋病等疾病通过抽血途径交叉感染、大面积传播。一旦国家鼓励有偿献血,必然催生庞大利益链,献血易演变为卖血,带来诸多危害身体健康等负面后果。即便国家给高报酬,不法分子为牟利也会提高报酬吸引卖血者,非法采血难以杜绝。所以,有偿献血绝不可行,即便现在禁止,各地仍存在卖血利益链。

为保障急救用血,国家在无偿献血基础上鼓励亲友互助献血。但令人痛心的是,这一模式被卖血利益链钻了空子。在北京等地,公交站点、户外建筑上满是卖血广告。记者暗访发现,卖血组织者从医院拿到互助清单,操纵卖血者伪装成患者亲友,获取互助献血申请单后采血,再将血液高价卖给需求者。400CC 血液价格约 2000 元,卖血者可得 400 - 600 元,组织者赚取巨额差价。医院用血需求大,很多外地患者在北京难以找到互助献血亲友,采血站和医院又难以确认献血者与患者亲属关系,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无偿献血事业的争议与困境,让我们看到当前血液保障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需进一步加大无偿献血鼓励力度,更要确保激励保障措施切实落实到位。只有让每一位无偿献血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让大众重拾对无偿献血的信心,血液供需矛盾才能有效缓解,卖血利益链才会失去生存土壤。亲爱的朋友们,对于无偿献血的这些问题,你们有何看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共同为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作者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直播预告|《海尔兄弟》大联播!这个假期,童年回来了04-03
“诚信头盔”进校园 守护学生出行安全04-02
申万菱信基金陈晓升:以养老投顾与考核改革破局,激活中长期资金入市新动能04-02
小摩发布4月2日终极指南:如何交易“特朗普解放日”?04-01
“山东邂逅美”摄影大赛|春风杨柳大明湖03-31